侯宏娟
,
王露
,
付立
,
王梦娇
,
杨勇平
工程热物理学报
以槽式太阳能辅助600MW直接空冷燃煤机组互补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依据机组装机容量选择与其匹配的集热场面积,建立互补发电系统模型,对THA工况与75%THA工况时功率增大运行模式下取代第3级高加和取代2、3级高加这两种取代方式进行热性能计算分析.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分析气象因素对互补发电系统热性能的影响,以THA工况功率增大运行模式下取代第3级高加抽汽为例研究,结果表明:DNI越大、风速越高、环境温度越低,互补发电系统的热力性能越好.
关键词:
太阳能辅助给水燃煤发电
,
空冷机组
,
热力性能
赵睿恺
,
赵力
,
邓帅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基于300MW燃煤电厂的设计参数,针对四种典型燃煤电厂碳减排系统进行了发电量和碳减排量的比较.同时,从经济性角度分析且比较了四种燃煤电厂碳减排系统的均化发电成本(LCOE)和碳移除成本(COR).结果显示在碳捕集率为50%条件下,当碳捕集设备的价格降低到原价的70%且有机朗肯循环(ORC)设备价格低于5065 CNY/kW时,太阳能ORC辅助碳减排的发电成本比太阳能直接辅助碳捕集系统低,此时太阳能ORC辅助系统在经济性上具备竞争力.
关键词:
碳减排
,
太阳能
,
燃煤电厂
,
技术经济性分析
翟融融
,
彭盼
,
杨勇平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采用热经济学结构理论方法,以太阳能辅助600 MW燃煤发电系统为研究案例.构建了该系统的物理结构图、生产结构图,可以准确描述出系统各个设备之间的生产关系.使用所建立的燃料产品热经济学模型量化了各个设备的(火用)消耗、(火用)消耗的组成以及相互间(火用)消耗的交互关系.通过系统仿真,深入分析了太阳能辅助发电系统热力性能与原普通燃煤机组的差别.对太阳能辅助发电系统在变工况下系统性能及系统组成部分性能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热经济学结构理论弥补了传统热力学分析方法(如未能考虑系统各个设备不可逆损失的不等价性等)不足,能够简单明确表示出每个组元对外部(火用)资源的消耗情况,并可以量化太阳能(火用)资源与燃煤(火用)资源对系统的影响.
关键词:
单位(火用)成本
,
性能分析
,
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
,
结构理论
王艳娟
,
刘启斌
,
隋军
,
金红光
工程热物理学报
针对330 MWe太阳能与燃煤互补发电系统,利用抛物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汇聚300℃C左右的太阳热能,替代蒸汽抽汽加热给水,对系统中太阳能镜场的布置及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基于集热场运行工况,开发了太阳能集热场设计的模拟计算程序.探讨了镜场遮挡损失与集热器间距的关系;研究传热工质流速、太阳辐照强度对集热场布置的影响规律.在设计工况下,镜场集热量49 MW,镜场面积为1.39×105 m2,占地面积4.19×105 m2,镜场和场地面积比达到33.2%,优于当前槽式太阳能单独热发电22%~25%的水平.本文研究结果为太阳能与燃煤互补电站太阳能岛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抛物槽集热
,
遮挡损失
,
互补
,
燃煤电站
袁建丽
,
金红光
,
林汝谋
,
隋军
工程热物理学报
基于不同用能系统整合和能的综合梯级利用思路,研究提出一种新颖的太阳能甲醇重整制氢-发电联产系统.将太阳能甲醇重整制氢与发电有机整合,不仅合理地利用中低温太阳能,同时实现甲醇重整制氢弛放气的综合利用.新的联产系统具有优良的热力性能,化石能源的相对节能率达到29%,制氢单位能耗降低为0.85 GJ/GJ-H2.研究表明,减小能量转化传递过程的品位差和合理利用太阳能热是系统节能的关键所在.研究成果将为太阳能多功能能源系统发展提供新方案与新思路.
关键词:
中低温太阳能
,
甲醇重整
,
制氢
,
发电
,
联产系统
王艳娟
,
刘启斌
,
金红光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提出了一种抛物槽式太阳能集热与化学热泵耦合的复合发电系统,对其热力性能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反应器中反应蒸汽温度、镜场加热给水温度等关键运行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太阳能特征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太阳直射辐照强度(DNI)高于设计工况时,储能材料氧化钙的量与DNI的关系.设计工况下,系统输出功335.7 MW,热效率为30.4%,发电效率23.6%.所提出的系统,为解决槽式太阳能单独热发电系统蒸汽参数低导致动力循环热效率低的难题提供了新途径.
关键词:
抛物槽式太阳能集热
,
发电
,
储能
,
化学热泵
李石栋
,
张仁元
,
李风
,
陈观生
,
刘效洲
材料导报
储热系统是聚光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的关键部分,介绍了熔盐、高温混凝土、金属合金等高温储热材料的物理性能及其在聚光太阳能热发电中的应用进展,指出了各种储热材料的优缺点,从储热材料的热物理性能、热稳定性、传热关系式等方面展望了储热材料在聚光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
聚光太阳能热发电
,
储热材料
,
熔盐
,
高温混凝土
,
金属合金
于柏峰
,
丁新静
,
孙立娜
玻璃钢/复合材料
doi:10.3969/j.issn.1003-0999.2011.06.008
空间太阳能发电作为清洁能源获取的一种方式越来越来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空间太阳能发电卫星要求超大型的结构系统,轻质结构材料及其结构成为系统的关键性问题.本文论述了空间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原理,材料要求,智能结构,如主动控制以及光纤传感器结构健康控制等.
关键词:
空间太阳能发电系统
,
轻质材料
,
轻质结构
,
主动振动控制
,
健康检测
周鹏
,
刘启斌
,
彭烁
,
金红光
工程热物理学报
提出了一种CO2近零排放的太阳能与生物质能互补发电系统,采用槽式太阳能集热与生物质能补燃有机结合的方式,工质水首先经过油水换热器,通过导热油间接吸收太阳能转变为370℃蒸汽,再通过生物质补燃转变为535℃蒸汽后进入蒸汽轮机组膨胀作功.模拟并分析了两种典型方案的热力学性能,设计工况下方案一系统出功为135.07MW,发电效率为30.93%,方案二系统出功为152.03MW,发电效率为29.59%.新系统有效解决了槽式太阳能单独热发电热效率低和生物质单独发电电站规模小的问题,为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的高效利用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关键词:
太阳能
,
生物质能
,
互补系统
,
热力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