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学芳
,
田澍
,
王南平
,
谢春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采用水溶性偶氮引发剂V50和NaHSO3组成的复合引发剂,通过反相乳液聚合制备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一丙烯酰胺(AM)共聚物PDA.研究了引发剂种类及用量、乳化剂的HLB值及其用量、EDTA用量等因素对共聚物PDA的特性粘数[η]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复合引发剂V50/NaHSO3效果优于APS/NaHSO3,其最佳用量为0.6 0A;复合乳化剂最佳HLB值为5.7,乳液体系稳定,其最佳用量为8%;EDTA用量为0.8×10-4%,制得特性粘数为902 mL/g的共聚物PDA.对PDA的絮凝性能也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
反相乳液共聚合
,
水溶性偶氮引发剂
,
丙烯酰胺
,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
特性粘数
,
絮凝
易昌凤
,
徐祖顺
,
程时远
,
陈正国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SPAN80作为乳化剂,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AIBA)作为引发剂,进行丙烯酰胺-N,N-二甲基-N-丁基-N-甲基丙烯酸乙酯溴化铵(DBMA)反相乳液共聚合反应.研究了单体配比、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及反应条件等对聚合反应动力学的影响,考察了该共聚物乳液的流变性能.
关键词:
丙烯酰胺
,
反相乳液
,
动力学
,
反相乳液聚合
,
功能性单体
张金枝
,
程时远
,
黄世强
,
陈正国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在无乳化剂条件下,加入少量的阳离子单体N,N-二甲基,N-丁基,N-甲基丙烯酰氧乙基溴化铵,在引发剂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作用下,合成了一系列粒子分散均一、表面干净的阳离子乳液.深入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共聚单体浓度、离子强度及pH值对粒径、粒子数目、粒子表面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可以通过以上各因素来控制胶乳粒子的粒径、粒子数目,而粒子表面电荷密度是由共聚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离子强度等因素决定.所合成的胶乳耐电解质、耐有机溶剂的性能很好,并通过DSC分析了胶膜的结构性能.
关键词:
共聚单体
,
无皂阳离子乳液共聚合
,
乳胶粒的表面性质
王正辉
,
萧翼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研究了温度、乳化剂浓度、引发剂浓度和单体浓度与BA/AN/MA三元乳液共聚合的动力学行为的关系;考察了温度、乳化剂浓度、引发剂浓度及分子量调节剂对三元共聚物特性粘数的影响;对共聚物的结晶性及微观结构用宽角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
三元乳液共聚合
,
动力学
,
特性粘数
,
微观结构
徐相凌
,
张志成
,
葛学武
,
张曼维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分别以γ射线和过氧化苯甲酰(BPO)引发苯乙烯(St)/丙烯酸甲酯(MA),St/丙烯酸丁酯(BA)在微乳液中共聚合,微乳波共聚合与本体共聚合相比,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两种引发剂之间也不相同,在微乳液共聚合的聚合初期,BPO引发时,共聚合场所为大聚合物粒子的内核;而γ射线引发时,为单体溶胀胶束的乳化剂层.
关键词:
苯乙烯
,
丙烯酸酯
,
微乳液共聚
许涌深
,
袁才登
,
王艳君
,
曹同玉
,
曹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疏水性单体苯乙烯(St)与较大亲水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无皂乳液共聚合,研究共聚单体组成的变化对聚合动力学和成核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速率随MMA摩尔分率fMMA的增大而增大.在较低的fMMA下,离子强度的变化对产物乳胶粒径的影响较大,随着fMMA的增大,离子强度对乳胶粒直径的影响逐渐变小,这证实了共聚合体系中同时存在着均相成核和胶束成核两种机理,随着fMMA增大,均相成核的倾向增大而胶束成核的倾向减小.而且发现,当fMMA变化时,粒径对引发剂浓度的依赖性十分敏感,而对单体总浓度和总离子强度的依赖性很小.它表明,无皂乳液的稳定性强烈地依赖于引发剂浓度和极性单体在共聚物中的组成分率.
关键词:
无皂乳液聚合
,
苯乙烯
,
甲基丙烯酸甲酯
,
成核机理
余樟清
,
李伯耿
,
李宝芳
,
潘祖仁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NH4)2S2O8-Na2SO3为引发体系采用滴加还原剂的半连续方法,进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三元乳液共聚合,系统研究了乳化剂、引发剂、聚合温度和官能团单体GMA含量对聚合转化率、乳液粘度和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动力学研究表明,本聚合体系的初始反应速率Rp0与引发剂浓度[I]0的0.479次方成正比,Rp随乳化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乳化剂浓度增大到某一值后Rp反而减小.实验还发现,GMA含量对聚合动力学、乳液粘度和乳液的电解质稳定性无明显影响,聚合温度主要影响聚合反应速率,对乳液粘度和乳液电解质稳定性的影响较小.
关键词:
乳液共聚合
,
动力学
,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刘静
,
彭慧
,
程时远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3.08.015
将具有交联作用的端乙烯基聚硅氧烷大单体(Si-1800),与丙烯酸酯单体进行乳液共聚合,制备了最高的质量分数为20%的Si-1800一系列硅丙乳液. 通过对聚合产物交联程度和交联物的红外光谱分析表征、聚合反应转化率、乳胶粒的粒径大小和分布,以及乳胶膜的耐水性能和力学性能的测试,结合部分乳胶粒形态分析,探讨了聚合条件对共聚的影响. 结果表明,所得聚合物交联程度批量法为11.6%,半连续法最高可达到62.6%,加料方式与加料时间对乳胶膜的吸水率和力学性能影响显著;聚合物交联程度随引发剂量增加而增大;随着Si-1800用量的加大,聚合物乳胶膜的抗拉强度下降至0.9 MPa,而断裂伸长率增加到626%,同时乳胶膜的耐水性增强.
关键词:
聚硅氧烷大单体
,
丙烯酸酯
,
乳液共聚合
,
交联程度
王谦宜
,
吴华强
,
徐冬梅
,
王强
,
苏桂琴
,
侯林梅
,
刘流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运用溶剂热法,以丙酮.水为分散介质,利用阳离子型引发剂偶氮二异丁基眯盐酸盐(AIBA)引发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共聚,制备无皂MMA/St共聚阳离子纳米胶乳粒子.探讨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温度对共聚合初始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MA]和温度的增加,聚合速率增大;随着[AIBA]的增加,聚合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得到单体浓度([MMA])和引发剂浓度([AjBA])影响反应速率的动力学方程为:Rp=kp·[MMA]0·68[AIBA]0.77,测得共聚合表现活化能Ea=40.7 kJ/mol.
关键词:
溶剂热法
,
无皂乳液聚合
,
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
,
聚合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