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
,
李莎
,
曾莉
,
王岩
,
方旭东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热力学计算、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等方法,分析研究了GH4700合金铸锭的显微组织及元素偏析情况,并研究了均匀化温度与时间对合金元素再分配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GH4700合金铸锭存在严重的枝晶偏析,Nb、Ti等元素大量偏聚于枝晶间,主要的析出相为γ'相、Laves相、MC碳化物及少量的δ相,热力学计算结果与实际相符;在均匀化过程中,元素发生明显的再分配,随着温度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Ti、Nb元素逐渐扩散均匀,当热处理制度为1170℃×48 h时,元素偏析基本消除,有害析出相回溶,是可选的均匀化工艺.
关键词:
GH4700合金
,
元素偏析
,
均匀化
,
残余偏析指数
曾莉
,
张威
,
王岩
材料热处理学报
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能谱分析(EDS)等方法,研究了超级奥氏体不锈钢Cr20Ni24Mo6N钢凝固过程中的偏析行为,采用Thermo-Calc方法揭示了各相的析出规律,基于残余偏析指数理论公式计算分析了合金元素的扩散规律,研究了均匀化参数对合金元素再分配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r20Ni24Mo6N钢铸锭存在严重的Mo元素偏析,主要析出相为σ相,残余偏析指数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减小,元素偏析基本消除的均匀化参数为1250℃/24 h.
关键词:
超级奥氏体不锈钢
,
元素偏析
,
残余偏析指数
谢永军
,
梁学锋
,
缪宏博
,
李伟
钢铁研究学报
研究了GH742合金钢锭的显微组织、初熔点、元素偏析及其消除办法.研究表明,钢锭原始铸态组织基体γ中有大量γ'相,枝晶间存在少量γ/γ'共晶相、针状金属间化合物(Ni3Nb)、白色块状镧化物和部分骨架状碳化物.初熔点在1130~1160℃之间.钢锭经1135℃×24h均匀化处理可消除枝晶偏析,使组织均匀.
关键词:
GH742
,
钢锭
,
显微组织
,
元素偏析
,
均匀化
邓群
,
杜金辉
,
庄景云
,
曲敬龙
,
赵长虹
,
吴贵林
,
王照坤
钢铁研究学报
研究了GH742y合金铸态组织、强化相的溶解和析出规律、合金相组成、元素偏析及其改善偏析的方法,并采用物理化学相分析的方法确定了该合金析出相的类型、数量和强化相γ'的粒度分布.结果表明:铸态下,GH742y合金中存在γ'、Nb(C,N)及VC(痕量)相.其中γ'相的质量分数高达42.6%.采用1 140℃×40 h以上或1 190℃×24 h的高温均匀化处理后,可以明显减轻枝晶偏析,获得较均匀的组织.
关键词:
GH742y合金
,
铸态组织
,
元素偏析
庄晓黎
,
吴红宇
,
方姣
,
黄岚
,
江亮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采用螺旋选晶法制备一种新型无铼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研究金相腐蚀剂对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以及合金元素的偏析和合金的显微组织.运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电子探针(EPMA)、X射线衍射(XRD)、电化学萃取、电化学工作站以及图像处理软件Image pro plus(IPP)等技术方法,对镍基单晶高温合金进行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镍基单晶高温合金铸态组织由γ基体相、γ'强化相以及γ/γ'共晶相组成;不同的金相腐蚀剂会形成不同的显微形貌,这是由γ基体相和γ'强化相在相应腐蚀溶液中的自腐蚀电位决定的,对于γ'相体积分数的评估,应当选用腐蚀掉γ'相的图片用于计算;铸态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偏析严重,Cr、Co、W元素偏析于枝晶干,Al、Ta元素偏析于枝晶间.
关键词: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
,
金相腐蚀剂
,
显微组织
,
γ'相
,
元素偏析
康爱军
,
郭强
,
顾容
,
王琳
,
杨天亮
机械工程材料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硬度计和能谱仪等对国产3Cr2NiMnMo钢大型模块的显微组织、硬度及元素分布进行了研究,对增加高温扩散退火前后的模块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未增加高温扩散退火前,该大型模块中存在粗大针状异常组织,主要为中高碳下贝氏体和粒状贝氏体,其显微硬度明显高于正常基体组织,还存在着铬、碳、钼等元素的偏析;增加了高温扩散处理后,改善了元素的偏析,消除了异常组织,使模块的组织及硬度均匀性得到显著提高,达到国外产品水平.
关键词:
大型模块
,
显微组织
,
元素偏析
,
3Cr2NiMnMo钢
罗银屏
,
周亦胄
,
刘金来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4.00148
在一种高性能无Re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中分别添加一定质量分数的Ru和Cr,通过DTA,OM,SEM和EPMA等分析方法,研究Ru添加以及Cr含量变化对无Re合金凝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Ru添加会增加共晶面积分数,使铸态组织中析出富Ru相,富Ru相析出量随Ru和Cr的同时添加而大量增加;Ru添加能促进TCP相形成元素W向枝晶干偏聚,抑制Mo向枝晶间偏聚;Cr含量增加能降低W的偏析系数,但对Mo的偏析系数无明显影响;Ru和Cr会共同作用影响合金的凝固组织及偏析,从而影响合金热处理工艺的制定和合金的组织稳定性.
关键词:
Ru
,
Cr
,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
,
凝固特性
,
元素偏析
霍晓阳
钢铁研究学报
通过显微组织和断口分析并与化学成分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H13钢铸态组织特征、碳化物类型和分布对等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冷却过程中,H13钢铸锭会产生严重的宏观元素偏析,在铸锭的个别区域,特别是最后凝固的中心区域,出现的少量不平衡亚稳定共晶碳化物、宏观偏析严重的铸态组织经变形而形成的带状组织、缓慢冷却形成的二次碳化物网是影响H13钢等向性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热作模具钢
,
等向性
,
元素偏析
,
带状组织
,
碳化物网
李剑锋
,
周铁涛
,
燕平
,
赵京晨
,
刘培英
,
韩凤奎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9.06.005
采用快速凝固法拉制壁厚分别为0.8,1.5,2.5mm的单晶薄壁试样,研究了一种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凝固组织的截面尺寸效应.结果表明:随截面尺寸减小,不同厚度薄壁试样凝固组织一次枝晶间距减小,二次枝晶间距先增大后减小;相对于15mm试样,薄壁试样枝晶干处γ′相尺寸变小,枝晶间γ′相尺寸变化不大,γ/γ′共晶含量明显减少.能谱分析表明不同厚度薄板试样元素偏析程度相对于15mm试样均得到一定缓解,但各不同厚度试样元素偏析变化不大.对三种厚度薄板试样进行真空固溶热处理后发现共晶已基本消除,而15mm试样还残留少量共晶.
关键词:
截面尺寸
,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
,
凝固组织
,
元素偏析
杨丽霞
,
陈健
,
宋权威
,
李冬玲
,
贾书君
,
李小佳
冶金分析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0068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微区分布分析技术对于管线钢的氢致开裂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实验系统优化了激光剥蚀载气流量、剥蚀孔径、剥蚀速率及ICP-MS载气流量、元素积分停留时间等工作参数.通过线扫描方式剥蚀 GSBH40068-X-93系列标准样品,以57Fe为内标,绘制了校准曲线.建立了基于管线钢中Al、Mn、Ni、Cu、Mo等元素的LA-ICP-MS定量分析方法,并利用实验方法对X80管线钢裂缝区域进行了成分分布分析.LA-ICP-MS定量分析结果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结果相吻合,裂缝区域各元素二维分布结果与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EPMA)线扫描结果相一致,证实了LA-ICP-MS方法应用于管线钢样品分布分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各元素二维分布图直观反映了不同位置处的偏析状态,进一步揭示了样品裂缝的形成可能与Al2O3、MnS夹杂物、富碳相的存在及元素Mo偏析有关.实验方法有望为氢致开裂机理研究及新材料研发提供一种有效的分析及质量控制手段.
关键词: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
管线钢
,
裂缝
,
分布分析
,
元素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