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崇武
,
黎小阳
电镀与涂饰
制定了测定焦磷酸盐锡-镍合金镀液中氯化镍的新方法.用双氧水将Sn(Ⅱ)离子氧化成Sn(Ⅳ)离子,再以氟化钠掩蔽Sn (Ⅵ)离子.在pH=10的条件下,以紫脲酸铵作指示剂,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容量法滴定镍.本法简单、准确,相对平均偏差为0.18%,回收率为99.18%~ 99.98%,解决了传统方法中Sn (Ⅱ)离子和焦磷酸钾对测定氯化镍的干扰问题.
关键词:
锡-镍合金镀液
,
氯化镍
,
二价锡离子
,
掩蔽剂
,
乙二胺四乙酸
,
容量分析法
陈远洪
,
张诚
,
乔培培
电镀与涂饰
利用溶锡系统一段时间内镀液中二价锡离子质量浓度的变化量,结合产品理论耗锡量及实际使用总量,计算出氧气利用率,再依据该理论氧气利用率得到产品实际需氧量。介绍了通过调整吹氧量来控制二价锡离子质量浓度的方法,并给出了计算实例。实践证明,通过人工控制氧气流量也能准确控制循环槽中二价锡离子的质量浓度,达到生产稳定的效果。
关键词:
电镀锡
,
不溶性阳极
,
氧气
,
利用率
,
流量
,
二价锡离子
高峰
,
杨祖培
,
刘向春
,
李光耀
,
田长生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3969/j.issn.1000-3738.2004.11.013
用传统氧化物合成法于950℃低温烧结制备出掺杂二价离子的PNN基弛豫铁电陶瓷,研究了二价离子(Mg 2+、Ca 2+、Sr 2+和Ba2+)掺杂对PNN基陶瓷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不同的二价离子会有不同的焦绿石相出现,掺杂Mg2+对PNN基陶瓷的介电性能影响不大;而掺杂Ca2+、Sr2+和Ba2+可促进PNN基陶瓷收缩致密化,有效提高PNN基陶瓷的介电温度稳定性,使居里温度向低温方向移动.在几种二价离子中,掺加Sr2+后的PNN基陶瓷不仅显微组织最致密,而且具有较大的绝缘电阻率和优异的温度稳定性.
关键词:
弛豫铁电陶瓷
,
掺杂
,
相结构
,
介电性能
瞿志学
,
万春磊
,
潘伟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研究了二价元素Ca、Sr、Ba在稀土锆酸盐Sm_2Zr_2O_7中掺杂固溶情况,并采用激光闪射法测定了固溶样品的热导率.X射线衍射数据表明,相对于Mg~(2+)离子,Ca~(2+)、Sr~(2+)、Ba~(2+)离子在Sm_2Zr_2O_7中的固溶度并不大,在较小的掺杂量时,就有相应的锆酸盐化合物相析出,这是掺杂机制的不同造成的;而固溶样品的热导率测试结果说明,掺杂能降低材料的热导率,但降低幅度不大.
关键词:
热障涂层
,
稀土锆酸盐
,
二价掺杂
,
热导率
魏平
,
赵文俞
,
吴晓艳
,
张清杰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09.00586
在氩气保护下用化学共沉淀工艺制备了名义组成为BaFe3+11.8Fe2+0.3O19的Fe2+过量M型钡铁氧体(BaM)前驱体,采用XRD、SEM和Archimedes法研究了前驱体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S)条件下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和致密度. 结果表明,合成高致密度的单相Fe2+过量BaM材料的优化SPS工艺为850℃、保温30min和压力10MPa,其结晶机制为低温下前驱体分解形成α-Fe2O3和Fe3O4或γ-Fe2O3,高温下Fe2+过量BaM结晶,整个结晶过程中没有BaFe2O4中间相形成. 单相Fe2+过量BaM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为58.2A·m2·kg-1,矫顽力为255kA·m-1, 说明Fe2+占据自旋向上的2a磁晶位.
关键词:
Fe2+过量M型钡铁氧体
,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
,
结晶机制
,
磁性能
常照荣
,
徐秋红
,
郑洪河
,
李云平
,
刘院英
冶金分析
doi:10.3969/j.issn.1000-7571.2005.01.010
研究并提供了用差减法测定氧化氢氧化钴中二价钴占总钴元素含量的具体实验方法.实验发现:样品溶解步骤是整个分析过程中的关键,样品溶解时的酸度,样品量以及实验温度等对分析结果有较大影响.该方法所用试剂简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结果可靠.标准偏差≤1.4%(n=6),相对标准偏差≤7.5%(n=6).
关键词:
氧化氢氧化钴
,
二价钴含量
,
差减法
,
测定
王碧侠
,
屈学化
,
宋永辉
,
李延霞
,
兰新哲
黄金
doi:10.11792/hj20130816
采用沉淀-离子交换联合工艺处理氰化提金废水,重点考察了CuSO4·5H2 O用量及沉淀时间对各种离子沉淀率的影响,以及树脂的用量及吸附时间对各种离子综合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取CuSO4·5H2 O理论用量的1.5倍、沉淀时间为60 min时,CN -、Fe、Zn离子沉淀率均可达到93%以上,而 Cu 离子沉淀率为50%左右。 XRD 分析表明,沉淀物主要由Zn2[Fe(CN)6]、Cu2[Fe(CN)6]、CuCN及Zn(OH)2组成。吸附试验表明,当201×7树脂用量为5 mL、废水体积为100 mL、常温吸附75 min时,氰化提金废水中CN-及Cu、Fe、Zn离子的综合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9.94%、71.23%、100%和99.95%,处理后废水中游离氰及铁、锌质量浓度达到了《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指标。
关键词:
氰化提金废水
,
离子交换树脂
,
沉淀
,
处理